信息化支撑3PL跨入物流蓝海 |
2011年07月07日 |
日前,在“第五届中国(苏州)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会上,《现代物流报》记者张艳特别对吉联做了专访:“信息化支撑3PL跨入物流蓝海”,全文如下。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四百年前哈姆雷特发出的呐喊,如今又在拷问着中国的物流企业。尤其是对处于供应链底层的大量中小型第三方物流(3PL)企业而言,他们正面临着生死抉择,转型已经成为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该如何实现转型?
对此,吉联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商务平台事业部副总经理陈黄健认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首先需要有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或理念,即合作共赢。“物流企业未来取胜的关键,在于如何与别人合作和协同。与此同时,3PL公司应该快速向供应链管理公司转型,因为企业原有的供应链资源、物流资源的重要性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被大幅降低,中小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搭建一个统一的物流协作平台,加强彼此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拥有与大企业抗衡的能力,重新来获得新的市场份额。”陈黄健说。
多元化带来挑战
一直以来,物流是自营还是外包,都是企业的一大困惑。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对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及管理形成了新的考验,要想扩大利润空间,难度越来越高。提高用户满意率,减少库存量,实现产品快速周转,这都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这一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令人头疼。“因为这一次,物流不仅是困惑,而是真正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短板’”。这个问题,在陈黄健看来,是必然要产生的。
随着电商的发展,生产企业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了。就拿家电来说,除了苏宁、国美等传统的零售终端以外,还有很多如京东、当当网等网络销售渠道。在这种情况下,要安全、及时地配送如此多规格的产品,且要覆盖全国范围使物流变得极其复杂,要求也大大提高。
而且,电商本身也越来越多元化,商品包罗万象,而不同商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不同,涉及多种完全不同领域的专业配送。其地域、配送范围也相当广泛。“如此复杂的配送要求,没有哪一家物流企业能独立完成。”陈黄健坦言。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正成为电商行业竞争的焦点,而物流也被当做其营销组成的一部分——延伸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电商企业的重视。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小、散、乱、差”的状况依然存在,企业过于分散,市场严重“碎片化“,小型企业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管理难度非常大。
在此背景下,业务急速扩张的电商企业,被逼走上了自建物流的道路。
协作才有出路
然而,自建物流之路,就能走得很顺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于竞争日益激烈,第三方物流已步入微利时代。有统计数字表明,国内物流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5%,因而从长远来讲,如果不考虑土地的升值,大规模的自建物流设施存在巨大的风险。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电商自建物流又要来抢占市场空间,3PL该何去何从?是靠原有的“价格战”在现有的残酷“红海”进行拼杀?还是通过差异化手段跨越“蓝海”, 寻找新的市场领域?
“从单兵作战,变成协作共赢。”陈黄健表示,“只有那些善于合作,能够调动资源的企业才能赢得市场。”他认为,未来物流市场的发展,协同能力决定其市场空间。3PL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应快速转型成为拥有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增加协同能力,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新的市场份额。
陈黄健分析说,从产业角度看,物流业处于供应链下游,是为上游企业提供服务的。因此,上游企业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目前,上游企业,包括生产企业、电商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物流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对小企业来说,配送范围小,或者服务过于单一,都会导致客户的流失;而大企业也不可能做到每个街区都配送到位,每种商品的配送都万无一失。
“这就意味着,物流企业单凭一己之力很难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增加自己的平台服务能力,整合资源,实现协作共赢。”陈黄健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要与小企业合作,细化服务能力;而小企业也要想办法搭建一个统一的物流协作平台,整合资源,建设供应链管理能力。
“供应链管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即便电商企业自建物流,也面临这样的选择。”陈黄健说。
信息化支撑转型
众所周知,3PL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运输或配送服务,而是一种具有长期契约性质的综合物流服务,最终职能是保证服务对象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和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传统储运企业相比,3PL的服务范围不限于运输、仓储业务,其更注重供应链节点企业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其核心内容是供应链的管理与优化。
那么,如何推动物流企业间资源整合、协作发展,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呢?
陈黄健认为,首先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找到适合切入点。中小企业虽然实力相对较弱,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在具有区域性的服务能力上,相比大企业可能更有效率,价格也更低。同时,作为区域性物流服务企业,对区域内的资源也更熟悉,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其次,3PL服务本身就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在合作发展中,企业间更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尤其是通过统一的物流信息化协作平台,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有了这样的平台,供应链节点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交流与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陈黄健告诉记者,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企业有能力自建信息系统,而中小企业更需要借助第三方IT公司的力量。而吉联要做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这些中小企业搭建协作平台,“更是要搭建一种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他说,“让中小企业也拥有和大企业同等的技术能力,帮助他们从传统的物流公司,迅速转型成为一个具有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综合服务公司,以应对挑战。”
搭建专业平台
关于平台,陈黄健说,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的服务其实很有限。其中,有的只是模仿了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发布一些物流需求信息供用户查看,将物流信息当做简单的商品处理。
“物流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一种不可见的服务,有它的特殊性。”陈黄健说,“比如一件普通的商品,标价是多少钱,很容易说清楚。但物流服务涉及仓储、运输等诸多环节,如何报价?如何比价?”陈黄健说,这些工作要由专业的物流信息化公司来做。
据介绍,吉联此前为许多大型物流企业搭建过供应链协同平台,而面对更多的中小企业,陈黄健表示,吉联可以将这些大企业的系统“降级”,变成中小企业“买得起又实用”的系统。“但功能绝不亚于任何大企业。”他强调说,吉联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但费用通常只有大企业的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
“合作共赢,不仅仅是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物流信息化领域也是如此。在搭建协同平台的过程中,吉联自身也有着开放的心态,也将联合物流信息化领域的优秀企业,共同协作完成这一使命。”陈黄健说。
|
全国热线电话:400-820-3918 邮箱:info@deepinsights.com.cn
© 2017 上海吉联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