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新闻

吉联,中国物流软件的品牌化之路
2011年05月12日

近日,潘总接受中国物流招标网记者的专访,谈论了吉联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开拓与努力,全文如下:

         吉联物流供应链软件                              
 
    作为国内专业的物流供应链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吉联一直专注于航运管理、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从1999年成立到2008年获得风投亲睐,,吉联完成了资本整合并迅速崛起。作为一家拥有物流业管理软件TOP10、中国管理软件商TOP100的优秀企业,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又会如何将本土软件推向新的高度?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物流招标网记者采访了上海吉联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文艺先生,了解了不一样的吉联。
 
因市场而变,创造高速发展
 
    吉联新软件作为一家本土的物流软件商,十多年来专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于其中的艰辛与收获,潘总并不讳言,市场瞬息万变,客户的需求同样处于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无论对于软件企业还是平台公司都是一种挑战,如果没有充足的实战经验,不能第一时间抓住市场,那么就会错失机遇。
    吉联新软件时刻处于调整中,无论是发展方向、研发产品、提供服务,都紧随客户需求与市场发展而变,这便是吉联短期内实现高速增长的秘诀所在。这种因市场而变得发展策略要求企业在市场把握方面,必须依据市场需求量变化来推出不同的经营模式、价格策略。只有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市场内,才能真正把握好市场的脉搏。
    在十多年地摸索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潘总认为,IT是服务并不是产品买卖,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基点是以长期的战略合作为目的。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与客户双项选择时保持追求服务无止境的心态,每个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物流企业后台的支撑很大一部分是依靠IT,客户要发展IT服务商就一定要跟上。物流是跨时空跨地域跨区域的协同式工作,IT在里面起到工具的作用,辅助管理的作用,很多流程要求管理规范,就意味着需要IT把服务落到实处。流程的变化、业务的拓展,很多都需要IT支持,IT服务停止则意味着吉联的服务没有达到客户的要求,这是我们并不希望出现的,在谈及高速成长的另一个因素“服务”时,潘总这样告诉记者。
 
打造供应链全程管理系统
 
    据潘总介绍,吉联从创立之初即着眼于物流供应链的全程管理,并将全流程管理理念体现在具体产品中,顺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需求,实现了商品流转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举例来说,
    商品存于仓库时可应用吉联仓库管理系统也即WMS,商品需要运输配送可用吉联配送管理系统D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若涉及到保税和海关,可提供保税管理系统。跟据众多高端物流企业需求,另外研发了跟踪客户订单流转全程的订单管理系统OMS,协同了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有效延伸。
    作为业务衔接,商品需要海运的提供了吉联航运综合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为航运企业提供的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散杂货管理系统、油运管理、船员管理和船舶管理系统,覆盖了国际物流业务管理全程。此外,吉联船货代管理系统为国际运输代理提供了专业的管理工具,包括船代管理系统、国际货代空运、货代海运管理系统、针对堆场码头的仓储、配送、拖车管理系统以及报关结算系统等,实现了海运、陆运、空运多种运输方式的管理。
    顺应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吉联推出可无缝衔接仓储、航运、货代系统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平台,并与淘宝实现了战略合作,帮助开发淘宝“物流宝”等产品。通过专注于供应链全程的管理,吉联也在行业内稳扎稳打,与众多大型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如中远、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嘉里物流、屈臣氏等。
 
行业深耕,精于细分领域
 
    两年前,吉联开启了与淘宝的合作,作为各自行业的领先者,双方选择技术与资金投入的深层合作。对此,潘文艺董事长指出,吉联的出发点是看好在电子商务市场淘宝的领导性地位,看好电子商务物流市场。而淘宝同样看重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的潜力,希望找到一家同样看好电子商务物流市场同时具备实力的软件公司共同努力,做好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这是促成双方合作的根本原因,最终双方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与淘宝及阿里巴巴建立起物流平台,推出相应产品,为卖家、物流公司、快递企业提供服务,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电子商务物流完全是自己成长起来,没有好的经验可借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吉联在电子商务物流软件发展涡流中摸索了两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不可预知的情况依然处于观望态度。对于电子商务这一细分领域,吉联的战略一直是以基础软件领域的收入来培养,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并不是他们的盈利点,还处于培养期,吉联已经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力求做到电子商务物流软件品牌化。
    现在物流领域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诸如冷链物流、金融物流、医药物流等。都属于垂直行业,垂直行业的细分程度会比普通行业的要求更高,与现在电子商务物流一样,吉联新软件已经有步骤有计划地进入细分领域的软件开发规划。
 
    着眼未来,实现本土软件品牌化
 
    谈到今年的企业发展目标,潘总轻松表示今年首先在营业额上要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以上,而且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实现此目标没有任何问题,而对于今后的发展路线,潘总表示由于大型物流企业有自己的工作流程无法接受通用的产品,因为每个公司形态不一样,核心竞争力也有不同,物流软件有其特性,所以我们通过战略分析与讨论,依然把战略目标定位在以产品发展为核心的项目型企业,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希望成为国际上知名的物流软件供应商。
 
    在国际上能把整条物流供应链上所需软件做到如此全面的除了吉联外还没有其他企业能够做到,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劣势,因为有很多项目比如仓储都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会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潘总强调抬头看明天的发展趋势,低头要把今天的事情做好,他希望吉联可以成为行业内物流企业或者物流信息化方面重要的合作伙伴。潘总将吉联定位为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的专业提供商,供应链很长,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之间也存在很多合作关系,吉联会根据这条链,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潘总也表示,专业是吉联的另一个方向,专业与全面是一个矛盾体,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吉联也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一个客户。
    谈到对于整个物流行业软件的发展建议,潘总谦虚的谈到,物流行业软件发展很快,挣钱也很难,企业若想获得长足发展要做好长久的打算,不要急功近利,与每个公司都建立一种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未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期望。物流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流程和业务都取得很大发展,但是物流行业的利润却很低,所以要做好长期艰苦的打算。突破自我,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中国物流软件行业也期待走出国门,纯粹从软件的应用和软件的灵活度上看,中国的物流软件系统不比国外的差,国外的系统在某些方面甚至有一些死板,那为什么中国的系统在国外很少被接纳呢?究其原因,是中国软件产业链不发达造成的,中国软件的声誉还没有打出来。显然,从潘总的言语中我们能够看到,走出去,实现中国本土软件品牌化是吉联更为长远的一个方向。
 
 
 

全国热线电话:400-820-3918 邮箱:info@deepinsights.com.cn
© 2017 上海吉联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