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联:机遇面前凸显优势》—《现代物流报》刊发潘总专访 |
2010年05月24日 |
《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称《规划》)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的现代物流业的高度重视,也提振了物流全行业的信心。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大物流企业正在整合内部资源,抓紧建立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化管理等一体化物流管理链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配置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抓住时机做强做大。这对专注于航运、物流领域信息化的上海吉联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联)来说,也无疑是很好的机遇。 “《规划》中提出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特种货物、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这些方面都是吉联的强项,将有利于吉联在行业中体现自身的优势,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扩大发展。”吉联新软件有限公司总裁潘文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并购整合加速产业升级 2010年是落实规划关键年,放眼整个物流行业,潘文艺认为在《规划》出台的这一年中,并购整合成为最为抢眼的风景: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重组启动,并在2009年完成合并成立全新的“中外运长航集团”;中国邮政集团旗下的EMS和中邮物流也在2009年整合成立了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 2010年被认为是国企(主要是央企)重组决战的一年,更多的“巨无霸”还会进入物流行业,这也会进一步推进物流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为此,潘文艺预期2010随着振兴规划各项细则的出台,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将进一步加强,商贸流通环节需要物流企业更多参与,重点领域物流也将得到发展,行业的第三方物流,将获得更多机会;以供应链整合和物流方案提供为主的第四方物流服务也得到行业的认可和发展,整个物流行业的产值将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有关方面预测,至2010年,仅受电子商务带动的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468亿元,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行业经验制胜上海航运 2009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两个中心)被正式提上日程。 《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合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二是基本形成具有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特征的现代港口综合运输体系;三是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和优质的国际航运服务管理。 潘文艺认为这些政策将极大促进国内物流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具有实力的国际航运企业总部入驻和企业对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 “例如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货运、日通、近铁、中外运、嘉里大通、锦海捷亚等一批品牌物流企业落户,这些企业都是吉联已经服务和未来将要服务的客户;还有附近小洋山港的建设和启用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长三角地区物流大整合业务大整合资源平台,吉联会与我们的客户一起深入开发其中新的增值业务和服务。”潘文艺说。 此外,上海市各部委也出台了许多促进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如《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明确提出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包括航运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这也会给像吉联这样的物流信息化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 潘文艺表示,吉联针对产业发展和上海的实际情况,已做好充分准备,将通过产品技术的不断优化提升、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公司品牌建设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抓住这个大好机遇,谋求长远发展。 在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潘文艺认为吉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成熟的产品。目前吉联的产品包括三大平台与软件:一是FR7物流链全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二是吉联航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三是吉联仓储配送管理平台,三大产品系列数十个软件产品。这三大产品在未来的航运中心建设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把航运、货代、堆场管理、拖车管理、仓储、配送、运输等业务联动一起,帮助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全程一体化可视服务。“目前这些产品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方面,我们聚集了国内大多数这方面的系统管理专家,目前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潘文艺说。 除了产品,潘文艺认为吉联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一支经历了十年行业实战磨炼的优秀团队。“过去十年,我们为国内外一些知名的航运企业做了很多信息系统的研发、实施以及后续的升级、完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业务团队,他们不但精通业务,还拥有丰富的行业最佳实践知识,同时还能够将这些最佳实践运用到未来的产品研发中去,使得客户的应用水平得到新的提升。”潘文艺颇感自豪地告诉记者,“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是我们能够为未来航运中心提供很大帮助的关键因素。” 好系统的四个特质 俗话说,“一个好的系统不能够造就一个好的企业,但是一个好的企业就一定需要一个好的系统来支撑”。但什么是好系统呢?在航运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吉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潘文艺认为一个好的航运信息系统,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特质: 首先,好的系统会使得信息高度的共享,不会出现重复劳动。重复劳动会浪费很多成本,同时会造就很多错误,这种错误可能会影响企业今后的决策,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后果。而信息高度共享的系统,不单单是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者只是公司内部,还能够与外部上下游之间共享,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以及透明度。 其次,好的系统会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没有系统之前,你要做很多调整,希望扁平化管理,希望把很多内部的协调沟通成本降下来是不现实的。好的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降低内部协调沟通成本。同时还可以使企业重新思考,自己的业务流程是否是最优的,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和组织架构重组。 第三,好的系统,能够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建立起来以后,有了一定时间的数据积累,企业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能够为企业管理层在决策方面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这也非常关键。 第四,好的系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内部操作或管理的工具,还要成为一种优秀的市场和销售工具,今天,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型或商业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时,更坚强调第三方提供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服务,要求第三方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系统。 吉联曾经帮助一个著名的航运企业成功实现了信息化的飞跃,大大提升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率,帮助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由于考虑到了企业信息系统整体的集成,使货物、船舶、货柜三条业务主线集成在一起,实现了数据的高度共享,使得员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同时,由于企业有一些海外的分支机构,过去在数据同步、共享方面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吉联帮助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原来相对隔绝的数据,统一在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上,更好地服务客户。据悉,整个系统建成运行以来,在单票业务处理方面,周期缩短了1/3,准确率提高了2倍以上,单位时间里处理的业务量比原来增加了5倍。 物联网萌芽需政策呵护 近日,中国电信与宝钢签订大单拓展物联网的新闻付诸报端。2009年,物联网从概念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由概念炒作发展到实质应用阶段需要怎样的一段路要走?中国的物流企业离物联网到底有多远?“物联网”会给物流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吉联是较早将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和办公区域管理中的企业,潘文艺结合行业实践,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物联网是一张“大图”,它必须由众多的技术、新商业模式、变革过程来组成。正是物联网在构成方面的庞杂性,和各种技术所处阶段的多样性,使得物联网概念整体还处在“萌芽阶段”。 但潘文艺还是看到了物联网所产生的效果: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的优势,吸引下游企业对物联网产生了需求。而这也决定了物联网无论是采取哪种商业模式,都是由下游的需求端推动的。例如:沃尔玛出于降低成本和提高销售量的内在要求,才导致了上游供应方不得不进行与物联网相关的投资并承担相应的成本。 物联网的部分技术应用目前已经在车辆、铁路、集装箱等行业得到推广,例如上海港集装箱货车采用RFID技术管理;广东东莞虎门港正在实施RFID;浙江省建立信息互联和共享的物流信息化平台;湖南省交通厅对所辖车辆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进行监管;全国海关的400多个智能卡口系统及20多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监管车辆已完成识别管理和自动化作业…… 但潘文艺强调,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尚未出台物联网的国家规划,由于RFID、3G等物联网技术还在完善,物联网的核心网络技术和应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这些都制约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但是,我们高兴地看到,今天从国家部委到电讯运营商以及设备制造商都在积极地参与和推进网络网的发展,吉联同样在物联网方面投入了专门的团队进行研究和推广,我们相信这方面的投入能够获得很大的回报。 |
全国热线电话:400-820-3918 邮箱:info@deepinsights.com.cn
© 2017 上海吉联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