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新闻

上方网——企业将创业板比作高考 呼吁理性看待首批名单
2009年04月20日
4月9日消息,在IPO办法公布后,吉联新软件总裁潘文艺最近接到不少媒体要求采访公司上创业板的电话,与不少企业高呼上市在即相反,潘文艺却选择了沉默以对。他向网易
科技表示,“尽管公司有上市的设想,但创业板依然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不能提前给员工和投资者一个不确定的许诺”。

  “一旦对外说公司要上市,将提高了员工和投资者的预期,如果无法实现目标,我将成为骗子”,潘文艺指出。

  创业板IPO办法出台后,网上流传多个版本的“首批登陆创业板企业候选名单”,列出150家甚至300家“候选公司”。在去年完成3000万融资和私募后,吉联新软件成为创业板热门候选名单之一。

  据了解,吉联软件在2008年的收入达到5500万,而在2007年数字是4000多万,2006年是2000多万,2005年是1000多万,净利率为30%左右。从“创业板IPO办法”的两套上市标准来看,吉联软件均符合上市要求。

  潘文艺认为,营收和利润只是企业上创业板一个标准,中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太多了,没有企业能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把握可以顺利上创业板。“创业板排队就像高考一样,最终要看企业综合得分。”潘文艺说。

  潘文艺进一步指出,上市的确能够给公司带来资金、资源和品牌上的优势,但企业在上市之前应该具备扎实的根基,“首先企业要自己先做好,不能为上市而上市。如果根基不牢,业绩不佳,很快又面临被迫退市的风险”。

  经历了十余年的等待,创业板今年推出的消息激起众多中小企业的渴望,但因首批上市名额的限制,形成了“万人争挤独木桥”的景象。

  专业人士认为,企业上创业板将有一套严格的、市场化挑选流程,“优中选优”的机制决定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际“门槛”,政府、监管部门和交易所不可能“钦定”企业上市,因此网上流传的“候选名单”肯定不是真实的。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近日在深圳创业板IPO管理暂行办法座谈会上表示,希望各界以平常心、理性对待创业板的推出。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日前也表示,市场不要过分跟风炒作拟上市企业,此举不仅会误导投资者,还会令企业甚至创投机构变得浮躁,不利于整个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位负责人希望企业不要为炒作所扰,要回归理性,坚持做好主业,投资者则要理性判断,不能盲目跟风。

 

新闻链接:http://www.spforum.net/xinwen/newsfile/17/167207.html

全国热线电话:400-820-3918 邮箱:info@deepinsights.com.cn
© 2017 上海吉联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